查看原文
其他

老字号|虽是弹丸之技,却是手上功夫

2015-12-23 张冬冬 好食记


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65期匠心内容;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haoshiji001关注。


『鲤城系列之六


在机械化量产的今天,手工制作显得弥足珍贵。

本文由“135编辑器”提供技术支持


(1)


走在泉州的街头,很多招牌名字很有意思,比如“岩啊发廊”、“平啊小卖铺”,和我们北方的习惯和叫法都不一样。问了几个当地居民,他们也说不上来为什么这么叫。


那天采访的老字号叫文啊小吃店。



采访那天老板林梨文不在店中,我把对店名的疑惑说给服务员。


服务员说:“这个店一开始就叫这个,没人知道为什么,好久了的,你是第一个对店名感兴趣的人。呶,他是语文老师,你问他。”说着指向一个食客。


那食客说:“在我们福建,很多地方说话或者写文章都还保留着古代文言的习惯。文言文很多都是倒装句,‘热闹’这个词在你们北方叫热闹,我们闽南人读‘闹热’。我们称呼人也是这样,有时候叫啊文,有时候叫文啊。”


(2)


文啊小吃店坐落在泉州市车桥头,主营水丸(北方人叫鱼丸)和鸡肉卷。


车桥头原是一个码头,挑担的工人及商人都聚于此地。


同治年间,林梨文的祖父林阿朝凭着自己摸索出来的水丸制作工艺,经常做些水丸、鸡肉卷、香肠和酥糕挑着担子来码头卖。


因其风味独特,量大且价格低廉,很受当时挑夫和商人们的欢迎。


林梨文的父亲林金炎继承了林阿朝的手艺,在泉州满堂饭店和桐城饭店制作水丸,传承了林氏风味;林梨文的母亲倪木耳也在泉州水丸社做起了这门独门美味。


后来,夫妻二人在车桥头做起了水丸的买卖。


▲水丸


上世纪80年代末,林金炎的车桥头水丸、鸡肉卷、香肠和酥糕的加工和贩卖都颇具规模。由于年事已高,他将技艺传给长期在身边帮忙的儿子林梨文。


接过重担的林梨文认真钻研水丸的制作工艺,并加以创新。


林氏水丸在他的手中经历了从鱼肉到猪肉的原料更新(有的鱼丸里混合了少许猪肉),从无包馅到有包馅的品种发展。


而且,林梨文在不同月份所用原料制作的水丸,配料比例也不相同,这些都是他在摸索中发现的。


到了90年代,林氏水丸的销售更上一层楼。产品远销省内外,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,并开设了门店(之前都是挑担贩卖)。


▲林氏水丸获中华名小吃名誉


(3)


做水丸可不是个简单的活,林氏崇尚手工制作,所以林家的每一个水丸都是指缝间挤压出来的。


选好原料,将鱼肉(不同时节鱼肉不同,一般用鳗鱼)打成肉蓉,加入林氏秘制调料,搅拌均匀;


然后放进手中将鱼丸挤压成型,等到铁锅中的水沸了,将水丸倒入;让其在沸水里翻滚,盖上锅盖焖一段时间。


再揭开锅盖时,水丸便如清水芙蓉一般浮在水面,香气扑鼻。


将水丸捞出,放进熬制好的骨汤中,撒些香菜葱花,滴上少许香油,一碗水丸汤就成了。配上几块鸡肉卷,蘸些秘制酱汁,确是无上享受。


▲水丸和鸡肉卷


水丸劲道爽滑,鲜香十足,轻轻咬上一口,淡淡的鱼肉清香顿时在口中四溢。骨汤并不浓郁,却也不寡淡,配着水丸喝,实在是锦上添花。


鸡肉卷外焦里嫩,味道清淡,蘸些甜中带辣的酱,让人百吃不厌。


车桥头现在已经不是码头了,成了渔人们贩卖鱼虾贝类的市场。


车桥头有一弯渠水通向大海,似乎向人们证实着以前此处的繁华。





(4)


在中国,有种传统的丝制工艺品,叫做云锦。因绚丽多彩,灿若云霞而得名。云锦很值钱,因为它是靠人的记忆去织造,而无法用现代化机器替代。


▲云锦


这不得不让人感叹手工制作的独特性。


当然,现在市场上有制造水丸的机器可用,把混合好的鱼蓉放进机器,很快就能生产出很多水丸来。


但是前辈们传下来是手艺,而不是机器。


机器做出来的只能叫商品,若想寻求百年的风味,还得去挤压的指缝间。


文|张冬冬

编|张慧子



『匠心地图,想去品尝美味的伙伴们看这里』

匠心地图

上海文啊小吃店

中山福建 泉州 鲤城区 聚宝街内桥头水巷尾1号





『点击蓝色字样,查看往期系列』


老字号|亚佛润饼:一张润饼里的“情”与“艺”

老字号|吃不了闭门羹,就做不好牛肉羹

老字号|石花膏:泉州人的海上“果冻”

一次失败的探店

老字号|不糊涂的面线糊


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,版权属于观素文化创意工作室。

欢迎转发朋友圈,欢迎投稿。

如需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:好食记。

投稿及商务合作,请留言微信后台或发邮箱:1572889817@qq.com

或者加微信zhzdym进群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